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初入大学 >> 正文
热爱劳动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梦想成真的现实路径。随着“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全民再次掀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劳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马克思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在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身时代经验而创立的,因此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思想溯源也必然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劳动观得以形成的重要理论源泉。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从唯心主义哲学视角多次对劳动进行主题讨论与阐发。在《耶拿讲演》中黑格尔将劳动界定为一种“否定性行动”,认为劳动作为陶冶事物的否定性行动,不仅创造了满足人需要的产品,还令人的意识达到了自我认识和教化的效果;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指出劳动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活动,是人自我对象化、自我创造的过程;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将劳动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中介,认为劳动是特异化了的需要和手段的中介,提出个人劳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了价值。黑格尔在劳动概念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贡献,他把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纳入哲学的理论视野,对劳动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把劳动的“人性”展现出来。但马克思同时也指出其思想的局限性:并没有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费尔巴哈在反对宗教神学以及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创立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大作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但其人本主义依然存在着不彻底、不完备的缺陷。而马克思则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劳动观点。
劳动创造幸福。新时代,每个劳动者都要恪守职业道德,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精神,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启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吴鹏,《论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及其困境》,中南大学学报,2017年5月,第23卷第3期。
韩东江,《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5月。
作者:徐丽
来源:雷火竞技官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