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国学芸萃 >> 正文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融入中国法治领域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使之具有中华民族之品性、风格、气派。
一、基于传统法治思想,坚持德法并济
秦朝“以法为本”“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等思想主要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忽视了德治。《周易》认为“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家语》中所言“以德以法”均点明了德治的重要性。此后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法治思想。纵使时代变迁,法治思想在国家治理中仍旧处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法治思想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法相济的法治思想,主要涵括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需并重而不可偏废、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与引导作用、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与保障作用三个部分。
二、基于传统民本思想,站稳人民立场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本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孟时期,各朝各代在坚持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对其不断提炼升华。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内涵更为丰富,思想价值更为深远。基于人民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涵括人民主体观、人民利益观、人民平等观、人民评价观四个方面。
三、基于传统治官思想,抓住关键少数
选官、任官、治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传统社会起便格外受到重视。西周“六典”治邦国把治官统一于治国与治民的实践中。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韩非提出“明主治吏”的理论。凡此种种,都强调为官者应清正廉洁、光明正大,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抓关键少数”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官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来强调依法治国必抓住“关键少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总结提炼其中独具中华民族之品性、风格、气派的思想,指导中国法治实践,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梁秀文
来源:雷火竞技官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