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初入大学 >> 特别推荐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老员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强化全面依法治国政治定力的内在要求。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发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地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形成发展脉络聚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时,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确立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
2018年1月,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强调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2018年2月,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作出专门部署;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部署;
2021年11月,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2022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用“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系统阐释、部署,并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战略地位、工作布局、主要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一个坚持”具体如下: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十一个坚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梁八柱”,丰富的内涵、深刻的论述、严密的逻辑、完备的系统为法治中国建设明晰了方向,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依循。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发展,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即一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作出独创性、原创性、集成性贡献,更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不断增强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自信;另一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擘画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增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定力、前进动力,强劲引领着法治中国建设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者:李青璇
来源:雷火竞技官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