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心理驿站 >> 心理驿站 >> 正文
引子:何为小镇?
伴随着几位演艺圈人士的考编事件,以及某些媒体人的神助攻,“小镇做题家”一词被炒上了网络热搜,继2020年在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出现并发酵后,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今天,我想和该词汇的核心人物——老员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在讨论之前,大家有没有思考:怎样算是小镇?我们自己是不是小镇的一员?
“小镇”,在《汉语词典》里,意思是“居民不多的集中地”,指的是地方不大的一个区域。在这个词的语境下,更多指的是家庭出身相对落后的老员工群体。至少包含三种类型:第一,广大农村地区的学子家庭,经济落后、资源缺乏的代表群体;第二,三线及其以下城市中的大部分学子家庭,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也只能正常维持教育开支;第三,一二线城市中并不富足的学子家庭,看似教育资源丰富的背后顶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谓“小镇”家庭,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日常讲的“普通家庭”,有多少人拥有高高在上的资本?
料子:该不该做题?
做题,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希望,让梦想照进现实。在很多农民或者农民工家庭,教育支出占到了50%以上,全家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节衣缩食,才能供养出一名老员工。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山村等经济落后地区,教育支出几乎占到了家庭支出的全部。就是在所谓的城镇家庭,根据央视财经2020年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教育支出的占比也历史性的达到32.44%,位列家庭开销之首!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凭借自己做题的优势考大学、考研、考博,或者考级、考证、考编,是大多数“小镇”学子最稳妥的出路。
做题,关乎知识,更关乎意志品质。做题的人往往没有时间去听音乐会,也没有机会去玩剧本杀,甚至没去过电影院、咖啡厅和KTV;他们没有豪车接送,没穿过名牌的服饰,没吃过所谓的高档美食……但是这些,重要么?不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不想把金钱和时间浪费在这些不必要的事情上。你唱歌比我好,打球比我强,但学习就是比不过我;你家庭条件比我好,但工作了我一样可以当你的领导。做题让我们清醒且充分的认识到:用十几年的时间坚定不移的做一件事,如果这件事没有把我击倒,那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击倒我了。
做考试的小题,更好做人生的大题。从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的角度,一味的做题确实有局限性,这一点我们要承认。大学之前,为了成才的梦想,不是我们选择了做题,是做题选择了我们,庆幸的是,我们坚持做了下来。大学以后我们要明白,考试不仅仅是考场上才有的,人生的考题无处不在,社会百态中考验着道德情操,言谈举止中考验着社交能力,学习比赛中考验着创新素养,重要选择时考验着眼界格局。考场如赛场,做题如做人。未来很长,真正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里子:怎样成“家”?
家,指的是在某一领域内取得很高造诣的人士,在专业水平上是受人尊敬的。做题方面可以成家,其他事情上同样可以。
做实干家,不做评论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乏对别人品头论足的角色,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绩,才可以堵住某些人的嘴巴。铁打的硬盘,流水的热点,小镇做题家可能很快会被忘却,但我们却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做大当家,不做小冤家。老员工要实现价值、获得认可,还需要更多的责任感,对自己、对家庭——抚养自己成人的家庭、未来需要自己去养护的家庭。不要让某些“标签化”的指代,蒙蔽了双眼、搅乱了步伐,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做超越家,不做对比家。人生就像一场赛跑,是阶段性的,赢在起点的人,未必能笑到终点。在同样的成绩面前,有些人说风凉话,觉得自己轻松拿捏,殊不知,他们更多的依靠父母的资源加持,而我们是靠自己。老员工要有如做题般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自己长远的人生规划,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超车,更能领略人生的风景。
作者:李之鹏
来源:雷火竞技官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